Menu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正文

专访:艾特奖-华为全屋智能设计大赛评审张月

2023-12-080
导语:近日,记者专访了艾特奖-华为全屋智能设计大赛评审团专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张月教授。本文将与大家一起分享他对本届华为全屋智能设计大赛评审作品的点评与思考。


  2024年1月11日,令世界设计界备受瞩目的第13届艾特奖全球颁奖盛典将在深圳举行,同期由艾特奖主办、与华为强强联手的艾特奖-华为全屋智能设计大赛获奖榜单也将盛大揭晓。记者日前有幸采访到艾特奖-华为全屋智能设计大赛评审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张月教授。



 

  张月教授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访问教授、匈牙利佩琪大学客座教授,同时在上海同济大学、天津美术学院等多所高校任职客座教授,并担任北京市首都规划委员会专家评委、国务院参事室中国国学馆项目专家评委、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设计专家评委、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建设项目专家评委、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展陈设计项目负责人。并著有《室内设计资料集》、《室内人体工程学》、《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原理》等专业书籍。教学和科研之外,他还与其他设计机构合作承担了许多国内外重要工程项目的设计,如人民大会堂甘肃厅、中央军委办公大厦、新加坡中银大厦、中国驻纽约领事馆、阿拉伯也门共和国马里普饭店等,并有多项工程获奖。
 

  记者:张教授,你好,作为华为全屋智能设计大赛此次评审,您认为空间智能化设计与传统空间设计相比,设计上的难点是什么?

  张月教授:首先,一个最大的不同,传统的空间设计相对来说更多的是针对静态的空间,除了动态的外部自然环境和内部使用者的活动变化,空间本身大多数要素(除了少数如照明)是被设定成一种相对固定的情景和状态,设计师的思维模式也是相对静态的。而智能化最大的不同恰恰是提供了一种动态跟踪的、针对人每时每刻的不同需求动态调整、不断变化的空间。而这种底层逻辑的改变,需要空间设计师变革空间设计的观念。不能被动地依赖智能设备,也不能僵化地用传统方式(非动态的)来思考空间。而意识到这一点,并主动颠覆是一个不容易做到的难点。

  第二点,设计师要主动拥抱智能化技术,并充分理解其背后的潜在可能。不能被动地拼凑技术效果,而应在新的底层逻辑上构建空间与人互动的开放式框架。通过智能技术与空间的结合为使用者提供以人的需求维度为线索的动态环境,而不是以自己构想的情景剧本搭建的表演。这样的认知和实践不容易!
 

  记者: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生活场景之外,您还期待出现怎样的空间智能化场景?请畅想一下未来智能化空间。

  张月教授:我认为不必要刻意为了追求“智能化场景”而“智能化”,智能化的出现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满足人们对生活场景的需求。“以人为本”是智能化设计的初衷。它应该是幻化于无形,像和风细雨般的润物无声,最好的智能化空间应该是无感的。

 

关于艾特奖


  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英文简称IDEA-TOPS),是当今世界极具影响力的设计大奖,以其专业性、国际性、权威性,赢得了设计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艾特奖不受地域、国别、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以科学严谨的设计评价体系,发掘和表彰在空间创意、艺术表现及文化特质再现上,追求创新与极致的设计师和设计作品,打造全球最具思想性和影响力的设计大奖。

精品推荐

设计名人圈

更多

  • 王五平
    楊中昀

设计机构

更多

最新行业新闻

最新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