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中心> 设计前沿 > 精品案例>正文

共生形态 | 拓者锋芒 - 230㎡刀具展厅

2024-05-240
导语:在这个被刻意延展的廊道中,光影、序列、尺度在建筑中切割开一条路径,它不仅连接着物理空间,也串联起了公司历程和企业精神,构成现实与美学的对话。









 

  入口,是物理空间的开始,也是一个故事的起点。普罗米修斯的火光在此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未知的吸引。




 

  切割,在视觉和感知层面创造了新的意义和体验,作为一种建筑手法,在此重塑着空间的界限和内涵。

  切割创造了出了形态表皮的断裂和空隙,打破视觉的连续性,促使空间氛围和结构重新组织,从而化解建筑内部的沉重与封闭感,引入新的节奏。




 

  光与切割感的相互作用,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张力与动态平衡。

  空间本身就像是一把精工细作的刀片,制刀技艺的深度与复杂性促使我们将企业的内核与精工切割开,展现其内蕴。






 

  长廊,犹如古希腊时期神殿中的回廊,达成一种符号学到能量学的转换。





 

  在这个被刻意延展的廊道中,光影、序列、尺度在建筑中切割开一条路径,它不仅连接着物理空间,也串联起了公司历程和企业精神,构成现实与美学的对话。



 

  赫菲斯托斯不仅创造武器与盔甲,作为锻造之神,他更是火焰的化身。象征锻造与淬炼的光从阵列的立柱中透出,不仅是一个路径上的引导,也象征着工艺细节与精神。从廊道的一端渗透至另一端,通过深沉的基调和光的冷暖,呈现出一种几乎可以触摸到的静谧和深邃。




 

  廊道的加长是时间的延展,将空间和时间编织在一起,拓展空间的同时带来了张力和动态的平衡。看似有序的世界中,熵增也在不断蔓延,而正是这种不断增长的熵,激发了人们追求极致的热望。









 

  这个以三角形为构成元素的空间,看似有限的结构中,能找到无限的拓展空间和创造可能。因此,“拓”在这里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塑造,也预示旧有思维模式的挑战,对新知的探索。






 

  顶面几何的顶点隐藏着向外拓展的张力。在平面图中,三角形不仅是空间的基础结构,也是开拓思想和创新精神的象征。“拓”不仅是物理维度上的扩张,更是哲学意义上对存在和可能性的深刻追问。




 

  刀,这个造物与毁灭的工具,其实是人类与熵增之间复杂关系的缩影——通过精益求精的工艺,人们对物质进行切割、重塑和定义,对抗着熵增。即使面对熵增这一不可逆的宇宙法则,仍然能够通过创造、艺术和科学的力量,寻找到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项目图纸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 拓必拓刀具展厅
室内设计 | 广州共生形态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总监 | 彭征
主案设计 | 梁景山
设计团队 | 徐千峰 朱国光 李永华
项目业主 | 广东拓必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 广东 阳江
设计时间 | 2023.08竣工时间 | 2024.02
设计面积 | 230㎡
项目摄影 | 林灿宇



 

  广州共生形态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拥有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专项乙级资质及“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公司的核心团队由知名设计师彭征先生以及一百多名职业设计师组成,设计业务涵盖酒店、商业、地产、办公等领域,为客户提供建筑、室内以及软装陈设的一体化设计服务。“共生形态”屡获国际设计大奖,包括2017年德国iF设计(室内建筑类别)唯一金质奖、连续六年蝉联美国室内设计杂志Best of Year Awards金奖、英国第25届Andrew Martin国际室内设计大奖得主暨年鉴封面作品得主、德国红点设计大奖、香港亚太区室内设计大奖金奖、WIN Awards 英国《世界室内新闻》杂志大奖金奖、美国IDA国际设计大奖金奖、GADA 全球建筑设计大奖金奖等。

  “共生形态”是一个正在成长和壮大中的设计团队,我们的名字就决定了我们的包容性,同时,我们也感兴趣“共生形态”这一词组的所有内涵。在当今发展中的中国,大规模、巨量、高速的建设状态鼓励社会性的设计实践,对于设计师来说,拥有的机会不但是设计一件作品去影响和改变生活,更是致力于当代中国面貌的成形过程,这是对“共生形态”设计团队,对中国的类似工作的最终挑战。

 

 

精品推荐

设计名人圈

更多

  • 王五平
    林海闻
    黄懿
    楊中昀

设计机构

更多

最新精品案例

最新资讯

更多